宋代食中有画的象形美学

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时时彩专业分析软件 > 新闻动态 > 宋代食中有画的象形美学

宋代食中有画的象形美学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5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82

宋代 佚名 《春宴图》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

若穿越回宋朝的街巷,最令人惊叹的恐怕不是勾栏瓦肆的繁华,而是市井摊贩手中那些栩栩如生的“食物戏法”:商贩们推着“象生果子”的木车穿街走巷,红漆盘上摆着“笑靥儿”——蜜渍雕花李片被刻成女子笑脸,两片桃脯点作胭脂,杏仁嵌作皓齿,引得士子驻足吟咏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”;樊楼的灯火下,“磨喝乐”泥偶与“水上浮”蜡制禽鸟争奇斗艳,一旁的食摊则以豆芽束“种生”,让食物与玩具竞逐风雅。

最令人称奇的当属“亭儿”。面团揉入槐花汁染作黛瓦,饴糖拉丝结成雕栏,枣泥塑成假山,绿豆粉捏作苔痕,池塘用绿豆冻凝波……一套点心便是一座微缩园林,士大夫宴饮时,常以象牙箸指点“山水”——且看这“曲水流觞亭”,需先饮三杯方能拆吃廊柱!

这种将食材转化为意象的巧思,甚至渗透至宫廷宴饮。某年中秋宴上,宋仁宗见御厨呈上“螃蟹酿橙”,橙为舟,蟹作帆,竟不忍下箸,叹道:“此物当置画舫中,佐以江月。”

以糖霜写诗于饼面

咬碎诗句时“文字入腹”

当然,宋人象形食品的兴盛,与文人士大夫的推波助澜密不可分。毕竟士大夫既是鉴赏家,更是创作者。

王安石晚年退隐金陵,尤嗜“羊头签”——将羊脸肉切丝如签,裹入薄如蝉翼的面皮油炸。某日家厨误将姜丝作羊脸,他竟笑称:“此乃‘玉版禅’,参透荤素本无别!”这道本为象形羊肉的点心,因着宰相的机锋,竟成了禅意饮食的象征。

苏轼更是将象形美学推向极致。贬谪黄州时,他将寻常猪肉化作“慢着火,少著水”的东坡肉,又发明“为甚酥”蜜饼,以糖霜写诗于饼面,咬碎诗句时竟有“文字入腹”的戏谑,另外他还发明“东坡脯”:青鱼切条裹花椒淀粉,烈日下晒作琥珀色,食时“以箸轻叩,声如冰裂”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时时彩专业分析软件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